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进一步推动“课程思政”理念走深走实,2025年4月29日,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教工党支部联合课程思政教研分中心举办《论教育》专题学习活动。本次活动以集体学习与读书分享相结合的形式展开,旨在以理论学习深化教学实践,强化党员教师立德树人的使命意识。
学院党委书记何洪武在学习会上指出,《论教育》一书汇聚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系统论述,是当前课程思政建设的根本遵循。此次活动既是提升理论素养的具体举措,也是构建学习型党组织的重要探索。他强调,要通过常态化、机制化的学习活动,不断把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讲话精神融入教学全过程,落实“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任务。
学院党委副书记张守柱围绕“思政工作根本上是做人的工作”这一章节,深刻阐释了思政工作的情感引导与理性启发。他认为,教师不仅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更要做到“交心、关心、换心”,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把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学院副院长李雪莲表示,《论教育》专题读书活动为教师搭建了思维碰撞与智慧分享的平台,有助于深入理解“课程思政”的内涵与方法。她强调,“读书就像为思想充电”,唯有不断学习和反思,才能对《论教育》的内容有更为深入的认知与理解,才能在教学中真正“润物细无声”,用理论指导实践,点燃学生求知的火焰。
教工党支部书记江小华在会上对《论教育》一书作了结构性导读,指出全书涵盖教育根本任务、教育公平、师资建设、国际交流等七大维度,是新时代教育工作的纲领性文献。她号召党员教师围绕这些核心议题展开深入学习,指导教学改革。本科生党支部书记张庆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结合日常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介绍了民族团结教育的多维路径,包括课程思政的融合设计、多民族结对共建、沉浸式研学活动等,体现了辅导员在“大思政格局”中的引领作用。
在随后的教师代表分享环节中,陈慧麟教授结合外语教育教学经验,提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依托语言教学改革、跨学科融合和国际传播能力提升。他指出,应在外语课程中植入中国叙事,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家国情怀的复合型人才。许江媛副教授以“弘扬教育家精神”为主题,结合人民教育家于漪的感人事迹,阐述了教育不仅是职业,更是责任与使命。她指出,作为一名党员教师,应不断锤炼育人智慧与道德情操,做学生心灵的引路人。刘启君老师以“课堂上的思政工作”为题,分享了在英语新闻、写作、演讲与翻译等课程中融入社会责任与价值引导的具体实践。她强调,专业课程中同样可以深度融合思政元素,实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的目标。
韦瑶瑜老师在“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章节的分享中强调,教师应坚定信念、厚植爱心、提升学识,用崇高师德影响学生,用真心关爱点燃学生成长的力量。关珊珊老师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切入,呼吁高等教育教师应了解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引导学生拓宽就业视野,同时探索外语教学与产教融合的创新路径,服务国家战略。徐柱柱老师以“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为视角,结合调研实践指出,优质教育资源仍面临区域不均等问题。他建议把政策关注向乡镇普通高中延伸,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和课程组合设计,促进教育公平。
最后,何洪武书记总结表示,此次读书分享活动内容丰富、观点深刻,充分体现了国际教育学院教师立足教育岗位、践行教育使命的专业精神。他强调要将此类学习活动制度化,持续推进“党建+业务”融合,不断提升课程思政质量,助力学校人才培养和教育强国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