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州水寨了解水族文字,用多语种传播非遗文化;在云南昭通调研村落,为当地学子搭建“书信桥”;在上海松江追溯稻米加工路径,见识神奇的“大米原浆咖啡”。穿梭于山间林下,行走在江边水畔,漫步于稻香田垄……今年暑期,共有187支队伍、千余位上外学子积极投身于上外2024年上海外国语大学“致远计划”社会实践大赛,观察生活,记录文化,思考创新,在社会大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三组各具特色的实践团队,看看他们的收获与体会。
黔南掬“水”:身体力行,弘扬非遗文化
7月中旬,上海外国语大学2024年“致远计划”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项目、西方语系“水族活态遗产保护传习与优秀民族文化传承传播”实践团前往贵州省贵阳市、都匀市、三都水族自治县等地共19处非遗保护、传承、传习基地与民族文化展示、教育基地,调研水族活态遗产、了解区域民族发展政策,并发挥专业优势与个人特长制作多语种宣传片、开展文化产品设计,助力水族活态遗产和优秀民族文化保护传播。
在榔木水寨,团队成员与都匀市水家学会副会长、水族婚俗非遗项目州级传承人韦宗远先生进行对话,欣赏他结合书法元素设计的一系列文创产品。在三都非遗文化体验中心,团队深入了解了水族语言文字与汉语言文字渊源,认识到保护、传承民族语言文字的重大意义。
水族马尾绣是以马尾为原材料的一种特殊刺绣技艺,于2006年获批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团队同学亲身体验刺绣过程,不仅深深地感受到绣制的不易,更觉水族马尾绣技艺传承任重道远。团队和杨老师达成合作,计划将马尾绣带入我校下学期开设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记译与传播”通识教育选修课堂,为非遗传承注入新一代的青春活力。
在走访非遗传承人和工匠技师的过程中,团队成员真实地感受到了非遗文化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强大作用,代代相传的技艺可以成为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新生力量,也迫切渴望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非遗文化传播做出贡献。
“心至”则成:用爱推普,助力乡村振兴
十五载脚步与知识交织,推普长路同乡村振兴共鸣。雨滴公益社“云那边”支教队已于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大湾镇妥泥村开展了15年的支教活动,以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知识赋能乡村振兴。今年,项目再次入选2024年“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
7月5日-13日,国际金融贸易学院、“云那边”支教队前往妥泥村实地调研家访,并开展中学书信桥交流、兴趣团课程、夏令营活动、街头推普宣传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队员们走入妥泥村,与当地的学生和居民展开了近距离的沟通交流。在家访的过程中,队员们与村民建立了紧密联系,进一步了解了当地乡村振兴工作的实际需求和推广普通话的重点难点,在当地的中学、集市等公共场所设置推普宣传点。
在大湾中学,队员们与当地学生进行了“书信桥”笔友见面活动,借暑假的契机,队员们走进班中,与平日里书信联系的高中生笔友们面对面交流,分享学习经验,提供学业、生活、生涯规划等方面的指导。
支教队在行前累计设计教案50余份,在当地开展了文化、艺术体育、健康、科学、英语等丰富课程的教学,采用诗歌创作、沙画体验、剪纸创作、生命教育、跨文化交流等多样形式,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开阔视野。
在实地走访调研与兴趣团课程讲授后,队员们根据当地实际,设计了丰富的夏令营活动,绕口令挑战、格式诗创作、模拟急救等受到当地学生的热烈欢迎,在活动中收获丰富的知识。
遇“稻”一粒米:脚踏实地,贡献创新智慧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倡导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发展理念引领乡村全面振兴。“千万工程”理念坚持系统、协同、创新原则,为新时代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科学路径和理论指引。
7月11日-18日,上海外国语大学2024年“致远计划”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项目、国际教育学院遇“稻”一粒米——“千万工程”背景下松江大米产业调研与推广实践团队实地调研了上海市松江区小昆山大米加工厂、松江大米种植地井凌桥村。
实践团队首先走访了小昆山大米加工厂,追溯了松江大米农业发展路径,了解了松江大米“养猪种稻、种养循环”的绿色生产模式,感受到其“饱满清香、绵而不腻”的特点,并体验了大米原浆咖啡的联动探索。在走访中,团队成员对松江大米的文化内涵与生产过程有了深入了解,通过剖析内在机理、发掘地方特色,助力松江大米品牌传播,为乡村振兴奉献力量。
在井凌桥村党群服务中心,团队成员与井凌桥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桂静静进行访谈交流,进一步掌握村庄水稻产业发展概况。在座谈中,对于村庄发展面临的挑战,成员们根据以往的走访经验,从电商直播带动、优化“花卉+水稻”主题旅游线路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和设想。
通过此次调研,团队成员深刻认识到新时代的大学生群体应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的号召,深入田间地头、农业基地和农民群体,通过实地走访亲身体验农业文明,加深对乡村问题的理解;同时加强对农业、农村、农民的关注,以实际行动传承劳动精神,为乡村振兴贡献智慧方案与青春力量。
关于“致远计划”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教育引导我校学子在社会大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按照我校社会实践工作领导小组指示,创实学院于今年暑期开展2024年上海外国语大学“致远计划”社会实践大赛。
在大赛筹备过程中,创实学院积极鼓励思政课教师、党务工作者、辅导员、班主任、团组织负责人等群体参与大学生社会实践,实现第一与第二课堂,教学与实践的跨通融,共有254人次校内教师及校外专业人士参与指导。最终,共有来自全校16个院(系)的187支队伍赴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及2个海外国家开展实践研学,涉及学生1008人次。
同时,创实学院积极对接社会资源,选派45名学生分赴上海10个市辖区各级政务部门开展暑期挂职锻炼,组织40名学生通过“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参与政企实践、文化宣传,公益及社区服务等,引导学生深入基层了解国情社情民情。
相关链接: